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案例
来源: 周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时间: 2024-03-19 15:06:19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周口市民营企业典型案例(一)——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案例


一、企业简介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生产乳酸、聚乳酸及系列产品为主的行业骨干龙头企业,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 范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乳酸及系列产品国家标准第一起草单位,引领着我国乳酸、聚乳酸及生物降解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公司于2020年4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300829。主导产品拥有L-乳酸、乳酸钙、聚乳酸、丙交酯等20多个产品,主要包括食品级、医药级、耐热级、可聚合级等60多个品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轻工、环保、新材料等许多重要产业领域。4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欧洲、北美、南美、大洋洲、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宣传亮点

公司始终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坚持高起点、高技术,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依靠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生物、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乳酸、丙交酯、聚乳酸、PBAT、可降解改性材料及相关制品为核心产品,联合上下游企业,纵向发展原料和可降解材料制品,横向发展配套、补链及重点生态建设项目。

三、具体事例

(一)依托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认定检测实验室、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乳酸生物新材料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开展乳酸、聚乳酸等相关技术研发,建立了研发投入保障机制,每年投入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4%以上。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产业化示范工程、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30多项,拥有专利59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获得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25项(次)。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探索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关键高新技术研发。经过长期的科研攻关,在国内率先研发出L-乳酸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并在国际上首创耦合吸附制备高品质L-乳酸新技术、连续萃取重相乳酸生产高品质乳酸钠新技术、铵盐法生产乳酸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世界空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开发出了一批行业领域中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产品,拓展应用市场,不断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形成了企业的特色和优势。

(二)强力推动创新战略合作联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公司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全国各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深度创新合作,推动产学研向更高层次迈进。与国内多家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以院士、博导、博士、硕士、学士五位一体的研发体系。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围绕金丹乳酸的技术升级,开展多项目、多层次的深度技术合作;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签订创新战略合作联盟协议,由金丹公司投资、南京大学提供技术组建的金丹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运行良好;与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的技术开发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实施。

(三)围绕乳酸主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将金丹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不断拓展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层次,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一是以高效率、高效益为目的,以复合加工为手段,形成了玉米—淀粉—葡萄糖—乳酸—丙交酯—聚乳酸—改性材料—生物降解制品等产业链条,实现了农产品的数十倍增值。二是以低消耗、低排放为目的,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手段,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渣、废气等进行回收利用,生产出高强石膏、生物肥料、脱硫剂等产品,用数十个生产流程内的“小循环”,将玉米原材料吃干榨净;三是以环境友好为目的,以生物降解为手段,最终将聚乳酸及其改性制品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取之于自然,最终回归于自然,实现城乡之间、人类社会与 自然环境 之间的“大循环”;四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配套建设热电联产系统,实现园区集中供热,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具有金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

公司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已成功实现了由高速度向高质量的转变,完成了绿色低碳发展从“跟跑”到“领跑”的整体跨越。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发挥企业乳酸、聚乳酸等生物新材料领域的生产规模和技术优势,围绕企业“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打造世界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加快突破聚乳酸、PBAT、PBS等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品的规模化、连续化生产关键技术,加大资金投入,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联合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打造集成研发、中试、产业化、工程化于一体的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联合创新,培育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周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