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民营企业典型案例( 十三 )—— 河南益常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案例
一、企业简介
河南益常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位于周口经济开发区开来路东段,由海归工程硕士李尚于2014年8月注册成立,一期投资总额1.8亿元,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可年产1000吨食品级低聚木糖。
益常青生物以“为人类创造健康生活”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微生态行业领导者”。目前是全球唯一专业从事低聚木糖生产、研发与销售的微生态企业。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一致好评。
公司目前拥有各项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CN200410013840.8,曾获得江苏省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联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现设有周口市功能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低聚木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低聚木糖产业化基地, 并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合作建立了“功能糖生产与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公司曾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周口市改革创新奖”等多项荣誉。
二、宣传亮点
益常青生物拥有世界一流的生物质提纯技术及低聚木糖产品研发能力,公司所采用的设备均为定制化非标准设备,该生产装备世界领先,公司全球首发了99%纯度的低聚木糖产品,以及超低水货度(水份活度小于0.1)低聚木糖2款产品,3项产品获健康中国营养健康产业创新产品称号,参与了5项低聚木糖相关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的制定。
三、典型案例
(一)产品功用
益常青生物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低聚木糖,提高玉米农作物的高附加值利用。益常青生物采用生物酶工程及纳米膜分离等先进技术进行功能性食品原料低聚木糖的生产,玉米芯提取剩余物也可用于有机肥料、食用菌栽培基质以及其他生物质燃料等用途。同时我们还并配套有能源回收系统、水回收循环系统以及污水处理车间,高效利用区域农作物非粮生物基原料创造价值、减少污染,实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循环生产、高效环保。益常青生物采用分子破碎与酶工程技术,利用多酶系集成的复合酶解技术,实现原料由复杂的生物质大分子结构向目标性低聚糖分子结构的转化,转化过程耗能少、无污染、少副产物。采用膜集成技术,对物料分子进行物理性分离、纯化及浓缩,属于低耗能、环保型生产方式。同时采用真空低温干燥技术,通过创造负压环境,降低水沸点,实现产品低耗能快速干燥,使产品具有密度大,抗吸潮性能强、水活度低等特性。
(二)制作工艺
我们采用的核心设备为定制化非标准设备,该生产装备世界领先,经过我们对低聚木糖工程技术不断的研究与创新,通过对膜处理系统的不断研究及工艺参数调整,首发研制低聚木糖含量≥99%的低聚木糖高纯度产品。高纯度低聚木糖产品,纯度高达99%,GI值为0,是世界最高纯度的XOS益生元,几乎无其他任何伴随成分,对微生态的激活效果更高效。为科研研究提供更优质更纯净的低聚木糖样品,降低因样品纯度带来的干扰风险,同时也会降低因使用低聚木糖标品而增加的科研成本。目前益常青生物为各大高校提供过99%低聚木糖产品供科研使用。同时也应用于低聚木糖标准品的制备,低聚木糖的纯度越高,越有利于木二糖-木七糖的分离提取,且提取量高。
(三)智能化生产
公司基于智能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主要为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且实现联网通信。通过工业互联网对数字化设备进行采集与管理,如采集设备基本状态,对各类工艺过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动态预警、过程记录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对生产过程实时的、动态的、严格的工艺控制,确保产品生产过程完全受控。利用工业大数据对生产过程中任意环节均可实现信息采集、分析、判断,实时发布生产过程看板,做到了人、机、料、数据的统筹管理。
(四)硬件设备
公司通过购入测温仪、酸度计、折光仪、高压蒸汽灭菌剂、马弗炉、生化培养箱、螺杆式空压机、旋转蒸发仪、数显折光仪、COD恒温加热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光度计、旋转粘度计等先进的研发检测设备,配合公司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试验,不断提升公司技术研发实力和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其中,公司生产线采用PLC控制的自动上料机实现了物料的自动配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料均在设备内部或管道内,通过温度、压力、液位等传感器可实时显示物料情况,并根据可视化操作界面进行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
(五)软件系统
公司全面引进ERP系统,其主要包括库存、采购、销售、生产、质检、财务核算等功能模块,主要为公司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数据分析等服务。公司的ERP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中全面处理:从生产计划下达、生产制造、批量及订存生产至过程生产,做到生产精细化管理。ERP系统的集成性好,将生产与财务、项目、设备、质量管理、人力资源、销售、供应等功能结合,为企业提供稳定高效的信息应用服务。
该低聚木糖生产线自运行后,公司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生产数据集成、生产过程实时监测与预警、生产运行管理、健康安全、环保管理、ERP系统等集成一体化,将资源管理技术充分利用到生产制造过程,最终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的保障。